大小项目均可参与 融资需求各不相同
摘自“网易新闻”:http://news.163.com/10/1026/09/6JTLFO4G00014AED.html “请把我说话的内容录下来,作为证据!”10月底,梅州松口镇农户廖伟壮主动要求南方农村报记者。作为一名刚刚被传销骗取5万多元的普通农户,他觉得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后“法律途径”。 令廖伟壮倍感无奈的是,如今的传销经过不断升级与包装,普通农户根本难以分辨。而有关人士则指出,农民已成为眼下传销活动主要的受害人群。 误入传销被骗5万 9月初,南方农村报刊登了传销分子以“连锁销售”方式行骗,令高州农户陈金险些上当的报道。文章见报后,陈金向记者发来短信,“见报后,村里人都说好,以后就不会再有人上当了!谨代表村里其他想去(参加传销)还未去的村民表示感谢!”(详见9月7日《南方农村报》) 同在广东,梅州农户廖伟壮则没有那么幸运。见报不久,廖伟壮打来求助电话。以近乎相同的方式,他被朋友骗到广西南宁,并投入69800元。遗憾的是,此事就发生在8月末。后悔不已的廖伟壮详细介绍了该类传销的具体运作方式。 “一次交69800元,上头第一个月会返还19800元,作为新人的运作资本。”所谓“运作资本”,实际上就是新人负担自己衣食住行的费用,返回一笔钱让新人在南宁扎下根。新人如果能发展更多人加入,每发展一人可获得6000元“经费”。 正是这6000元,把廖伟壮骗了进去。“一开始,对方会故意用一些诱导性的语言,让你以为是一起出来合作搞投资,而每个月起码有6000元分红。”对于一名长期生活在农村,却又渴望到外面世界赚钱的农民而言,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。 在南宁的近两个月里,眼看“运作资本”慢慢被坐吃山空,廖伟壮多次和“上头”要求退回款项,对方最后开出的条件是,找一个新人来顶替。“既然我已经知道上当了,怎能再昧着良心去害身边的人?”善良的廖伟壮无奈告诉记者,在南宁,也有很多不愿意害人的受骗者,钱花光了,最后只能留在当地打工赚钱还债。 回家?对廖伟壮而言同样是煎熬。作为一名普通农户,他凑齐这69800元并非易事,其中有3万多是找亲戚朋友借来的。“出来时,和所有人都说是去做生意。现在两个月不到就回去,连一点本钱都没剩下,这可怎么交代?” 传销组织很有人情味? 即便亲历了懊悔不已的两个月,廖伟壮至今还不敢确定自己经历的“连锁销售”就是传销。南宁的经历与之前媒体报道的传销不大相同。 “他们不限制人身自由。即便你刚过来,就要马上返回老家,他们也不阻拦。”按照廖伟壮的说法,平时出入根本没人把风,也从未有人盯梢跟踪。仅这一点,大大消除了廖伟壮们的心理戒备。 实际上,经过多年的升级演变,传销团伙正悄悄披上文明的外衣,慢慢软化新来者的心理防线。 拿到首月退回的1.9万元,廖伟壮在传销组织的安排下,住进南宁一处名为“澳华花园”的出租屋。“房子在市中心,而且是小区房,与以往传销团伙集体挤黑屋的情景完全不同。”根据廖伟壮事后回忆,这个小区内,70%的租客都是传销分子,大家平日联系不多,但都知道是同行。 成员不仅可以与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自由,甚至可以过上比原来老家更好的生活——没有工作任务,没有强制集体生活,大家平日尽可以逛街、看电影。与此同时,通过一些温馨的社区活动,传销分子极力淡化非法组织的痕迹。“像六一儿童节,‘上头’会安排聚会或文娱活动,那些拖家带口被骗到南宁的新人,就可以带上小孩一起参加。诸如此类的活动,据说有不少。” 不得不说,经过不断升级,传销组织的控制手段比传统模式高明得多。“例如,你刚来时,对方会先跟你强调,只有22岁至50岁才符合条件加入该行业。一边诱导,对方还会一边向你强调,参加自愿,进出自由,要自己先考虑清楚!”种种欲擒故纵的做法,令廖伟壮即便感觉上了当,心里却没多少底气。 利用新概念欺骗农民 综合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传销活动,不难看出传销的形式更加隐蔽,并且多样化。根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国内传销,正渐渐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延伸,农民参与比例迅速增加,正逐渐成为主要的受害群体。 “农民比较容易上当。首先,他们文化程度相对不高,容易洗脑;其次,农民大多处于社会底层,背景简单,威胁和利诱更见效,容易控制;农村地域广阔,人口分散,信息缺乏,出了问题风险迅速分散,向农民传销相对安全。”有关人士作出这样的分析。 最初与农民相关的传销,大多打着销售农产品的旗号,例如“名贵种苗”、“禽畜品种”、“名贵中药材”等,通过“新技术”、“新产品”、“高利润”等幌子,让农民以入股或加盟的方式,成为合伙人或代理商。该类传销面向的人群主要是留守在农村的农民。 随着科技的发展,以及农民对传统传销方式免疫力增强,虚拟的网络世界,正逐渐成为传销进一步泛滥的温床,它将目光瞄向有一定创业需求,对金融、互联网等新生事物一知半解的青壮年农民。“在家上网即可赚取佣金”,“交一笔入会费每月返利”等各式各样的骗局,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深入乡村,各种打着“电子商务”旗号的传销,令农户眼花缭乱。近年来,国内出现了一个人气较高的面向农民的电子商务平台——“农民兄弟网”,宣称通过加盟等形式帮助农民致富。不过,进一步了解则会发现,受害者正纷纷以亲身经历揭露该平台的传销实质。 貌似是农户不劳而获寻求一夜暴富的心态,导致传销分子可轻易将网络铺进农村。实际上,这背后是农村长期生财门路单一、理财渠道匮乏的尴尬现状。传销组织利用“人际网络”、“入户网卡”、“资本运作”等新奇概念不断翻新手段,瞄准的正是农户理财意识和需求不断加强,但同时对该类信息缺乏深入了解的现实缺陷。 今年5月,公安机关破获了国内首起亿元传销案,涉案人数近万人,传销项目正是“炒黄金”。貌似与金融理财有紧密联系,但实际的操作原理与本报之前报道的“连锁销售”、“资本运作”如出一辙,每个参与者最少投资7000元(即为一股),通过发展下线“人头”拿提成,每周可返利10%,且连续返利48周。按照计算,每股投资只要10周即可回本,而剩下的38周,则是坐享红利。 传销与保险相结合,也正悄然兴起。10月初,中国保监会正式公布一起保险传销案,其运作同样是“拉人头”、拿提成的典型金字塔经营模式。北京某公司利用保险在全国14个省区开展非法传销活动,涉及人数达3000余人,而据了解,此种传销已在农村地区大量出现。 “地下基金”是另一种常见的传销套路。组织者宣称年回报率可达300%甚至更高,该模式在全国各地不乏上当受骗者。2007年,在广州某起该类传销中,参与者达到万余人。 “在南宁,搞传销的少说也有上万人!”廖伟壮不断向记者强调传销活动的猖獗程度。这并非危言耸听,实际上,即便在广东省内,同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传销活动。10月25日,在中国反传销协会的网站上,记者随机打开了“异地传销”一栏,跳出的各种传销新闻中,从东莞、珠海到江门、茂名等地,涉及案件多达19起。 针对猖獗的传销活动,国内反传销组织也慢慢发展起来。读者朋友如果有不确定的投资项目,可咨询相关机构。中国反传销救助中心电话:400-6600-591、010-81953809、010-57210191;中国反传销协会电话:010-69243484、010-87688211。(廖伟壮、陈金均为化名)
联系我们
救助中心 chnfcx.com |
咨询热线1:17612225214 |
咨询热线2: 17190640888 |
咨询QQ2: 87533603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