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署打击传销集中整治行动
走进绿树翠竹掩映的高家老宅,“中共庐江县委庐南工委旧址”的红色牌匾赫然醒目,呈现在眼前的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群,屋前碧水环绕,屋后大树参天,月牙塘、老堂屋、酿酒坊、地下道等革命遗址至今保存完好。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明发一家几代人的悉心守护。6月23日,笔者走访了这位身板挺直、面色红润、精神矍烁的老人,聆听他讲述这座古宅的60多年的传奇。
满门忠烈
高家老宅建于1927年,祖辈以酿酒为主,并建造德信酒坊,远近闻名。1941年1月,皖南事变之后,当地党组织屡次遭到国民党桂系军阀的破坏,许多党员骨干被杀害,党的工作也被迫转入地下。在白色恐怖之下,时任中共庐江县委书记的郑日仁与副书记李岩等同志,就选择隐蔽在白马嘴村,以高家酒坊作掩护,继续开展革命活动,组织和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。自庐江县委进驻高家之日起,高家的所有成员就开始为地下县委做掩护和保障工作。
高家老宅大门朝南,视野开阔,可以早发现敌情,宅内相互通达,并有地道通往后面的丛林茂密的山冈,易退易守。高明发老人介绍,每逢有重要会议,他的爷爷高德信就以酿酒为名为地下党望风,他的父亲高泽义从12岁起就担当了传送信息的任务,为地下党组织传送情报。高家先后有50多名青壮年投身革命队伍,其中有11位亲人先后为国捐躯。
峥嵘岁月
全国解放后,高泽义谢绝了有关部门给他安排的工作,一直在家以种田、酿酒为生。他对儿子高明发说:“守住高家这个老宅子,守住这片红色战场,为后人留下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
“高家老宅曾经三次险遭毁坏。”高明发用布满老茧的大手,轻轻地擦拭眼角的泪水,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。当年高家参加革命行动被发觉后,国民党军阀将高德信逮捕入狱,并将高家查封,直到解放后,高家人才搬回老宅居住。在文革时期,他们父子俩也是扛钉耙、举钢叉,拼了命才保护下这片老屋。十多年前,儿孙们又建议拆掉老屋建新房,父子俩也执意不从。
党和政府没有忘记高家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,先后特拨两批招工名额给高家人。高明发18岁被特招进入合钢,成为一名炼钢工人,但他还是时常回家看看老屋。2003年,高泽义临终前,把高明发叫到床前,交给他两件东西,一个是酿酒秘方,另一个就是中共庐江县委庐南工委旧址的牌匾。
2008年退休后,高明发放弃了城里优越的生活环境,一门心思投入到保护红色基地之中。在合肥经商的两个儿子回来请他去帮忙,他摇摇头,没有答应。在云南做生意的小儿子回来请父亲去南方“看看”,他摆摆手,没有去。他说:“我要把余下的生命献给党和政府,为子孙后代守住这个‘红色记忆’,让革命薪火一代一代传下去。”
现在,高明发靠着微薄退休金,带着老伴李清芳生活在老宅里。他们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清扫、修补屋里屋外,尽量保持原有模样。闲暇时,高明发也会利用祖传秘方酿一壶原浆酒,招待前来参观的人们。闻着酒香,任夏日的风吹拂着面庞,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”的感慨油然而生。
薪火相传
高明发的事迹传开后,庐江县有关部门前来调查,整理了一些珍贵资料,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,布置了一间陈列室,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史料,把这段艰难的岁月重现在人们面前。目前,庐江县党史办已向上级部门申报保护该旧址,并作为一个革命传统教育的永久性基地。
5月15日,新四军将士后代“皖江行”访问团一行来到白马嘴村革命遗址,寻访先辈们战斗和生活过的足迹。站在祖辈们使用过的大刀、炮弹、冲锋号、电台等遗物前,他们仿佛也置身那个时代,百感交集。陈赓大将的后裔紧紧握住高明发夫妇的手,哽咽地说:“感谢你们无私的守候!”
6月3日,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向白马嘴村民组革命遗址赠送《五星红旗》、《为了新中国》等书籍数百册。原外交部长、现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负责人李肇星饱蘸深情写下:“永远学习革命老区庐江人民的优良传统,奋发奋强为祖国。”
联系我们
救助中心 chnfcx.com |
咨询热线1:17612225214 |
咨询热线2: 17190640888 |
咨询QQ2: 875336035 |